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开元体育官方网站’

  商业广场     |      2023-11-20 12:10
本文摘要:2021中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可能还是来自美国。

2021中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可能还是来自美国。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A股有结构性时机,但对普通投资者意味着没有什么时机,或者风险大于时机。对于许多人而言,2021应该卖掉股票买屋子。

2020年已经远去,但这一年已然成为了历史的分水岭。2020年是经济的“修复年”、政策的“宽松年”、革新的“加速年”、投资的“发作年”。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和科学的逆周期调治,中国经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双重挑战,经济触底后快速修复,政策宽松后适度克制,革新显着提速加码,各种资产全面着花。虽然许多人都认为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年,但却是投资较好的一年,全球大宽松推升资产价钱,比特币史上首次突破4万美元,黄金突破20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创业板指更是凭借65%的投资收益位居全球之首。

和2020年差别,2021年是经济的“苏醒年”、政策的“回归年”、革新的“深化年”、投资的“分化年”。疫情并未完全竣事,疫苗成效尚待验证,美国新政贵寓台在即,内外不确定性依旧存在。相对确定的是经济苏醒还在延续,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化,革新力度也会显着增强,虽然整体投资时机不及2020年,但另有结构性时机,只是资产体现越发分化。2021年中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仍然来自美国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大选基本灰尘落定,拜登以绝对的优势当选,新政府于1月20日宣誓就职,中美关系也将进入新阶段。

理想情景是,作为建制派代表,拜登的政策越发稳健,更具预测性,第一要务是防控疫情、修复经济,修正已经偏离的外交政策,全球局势有望迎来短暂的修复窗口期,中美关系短期也会有所缓和。2021中美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大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互助”。美外洋交政策上不再是“新冷战”思维,会增强与中国对话。

中美双方暂时弃捐争议,开启新一轮谈判取消加征关税,并在疫情防控、气候变化应对等非焦点技术领域展开互助。但在掌握焦点技术的高科技领域仍会继续接纳“小院高墙”的打压计谋。第二个关键词是“竞争”。

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双方关系很难有显着改善,美国停止中国的战略大偏向不会变。这背后既有经济原因,中国离美国越来越近,也有政治动因,是大国目的冲撞的一定效果,G2很难宁静共处,No.1是一种不行分享的利益,竞争不行制止,特别是5G通信领域。

第三个关键词是“反抗”。虽然拜登上任后,中美摩擦会有阶段性缓和,但也没有那么友好,或许率是缓而不柔。因为建制派精英同样注重维护美国霸权职位,在意识形态、人权等领域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异,民主党甚至比共和党更极端。只是方式和特朗普政府差别,会从退群到加群,团结盟友反抗中国,重塑美国向导力。

疫情发生后,中国或许率会缩短凌驾美国所需的时间,G2很难利益共享,矛盾会越来越凸显,中美关系质变和博弈仍是局势所趋。从现在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摆设来看,对华更大的压力正在积累。2021中国面临的灰犀牛事件可能仍然来自美国。虽不至于脱钩,但肯定不如之前那么顺畅,国际商业和互助方式也会举行相应的调整,泛起大国冲撞下的“平行世界”或者说是半球化。

中国和美国都市有一个相对牢固的商业同伴体系,相互之间都在笼络一些国家。RCEP已经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中国正在努力思量加入CPTPP,中国会有更坚实的基本盘,也会更有底气,拥有更多的主动性,未来平行世界会越来越显着。中国经济苏醒领先世界,但大病初愈,仍需休养生息疫苗接种提速,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边际削弱,需求逐步回暖,2021年全球经济共振苏醒已成为共识,中国经济苏醒的大偏向不会变,依然会领先全球,数据体现很是亮眼,但实际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并没有外貌那么优美。从节奏上看,和2020年相反,前高后低,逐季回落,且降幅较为显着。

其中一季度最高,或许率凌驾12%,也是本轮苏醒的拐点,主要是前期刺激效果显现和翘尾因素影响;二季度后开始回落,但有投资和出口韧性,仍处于相对高位,甚至会泛起局部过热风险;下半年逐渐回归常态,乐观预计四季度回到疫情前正常的经济运行水平。从结构上看,需求侧革新启动后,经济内生动能将发生显着的变化。制造业和消费接棒传统投资和外需驱动成为经济苏醒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新基建和新消费会催生新动能。一方面,需求回暖库存回补,新一轮主动补库周期已经开启,供需两头进一步修复,制造业连续好转,特别是与新基建相关的制造业投资会显着加码;另一方面,内循环主体职位确立后,消费将成为需求侧革新的重中之重。

随着经济苏醒,消费意愿显着增强,消费回补成效继续显现,社零同比增速有望凌驾10%。从力度上看,经济好转但难言反转,连续性不强,只是短暂的弱苏醒。2021年经济下行压力显着缓解,基本面在好转,GDP增速也会有显著的抬升,预计全年增速凌驾7%,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

但这绝不是反转,倒很像是快进版的2016年,苏醒拐点在一季度末。待前期大规模钱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效果削弱、低基数效应消退后,萧条性因素重回主导,懦弱性逐步显现,问题泉源还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政策宽松的界限和资产泡沫的极限仍在相互博弈,通胀是决议因素实体通胀预期升温,CPI和PPI有上行空间,但整体压力不大,连续性不强。特别关注PPI,一旦泛起过热风险,会引发钱币转向。

详细来看,CPI前低后高,PPI冲高回落。CPI受猪价下跌拖累和翘尾因素影响低位震荡,之后缓慢回升后再回落,总体颠簸不大,预计在1%四周。PPI则由于企业主动补库存支撑工业品价钱上行,降幅连续收窄,年头有望转正。之后在低基数效应和需求回暖的推动下显著上行,预计二季度末迎来峰值,预计在3%左右,一旦过横跨现过热就会对钱币政策形成制约;下半年会有所缓解,随着经济回归常态而逐渐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资产通胀风险,特别是焦点资产泡沫化值得高度警惕。为应对疫情打击,全球启动了史无前例的钱币大宽松,钱币宽松叠加资产收缩,资产荒再现。股市和楼市都有不错的体现,特别是以头部股票和一线地产为代表的焦点资产价钱连续攀升,资产泡沫化风险再起,会加剧了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宽松的界限和泡沫的极限还在猛烈地试探和博弈,一旦经济苏醒到一定水平,通胀走高,钱币政策收紧,资产走势将泛起显着的变化。由于资产价钱未能在通胀怀抱体系中充实体现,单靠CPI和PPI会对钱币政策取向有些误判。2021年是每五年一次的CPI基期轮换期,年头CPI组成权重会有所调整,适当提高资产价钱比重,制止受猪肉扰动过大,从而更真实反映通胀水平。2021钱币政策易紧难松,信用上边际收缩,投资上要抢抓预期差中央经济事情集会对宏观政策的定调是“不急转弯”,明确表现不改变当前的政策偏向,总体政策取向中性偏紧,宽松力度显着不及2020年。

钱币政策会比力克制,流动性易紧难松,信用开始收缩。钱币整体维持紧平衡,既不会洪流漫灌,加息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除非二季度经济泛起显着的过热。或许率是稳钱币和紧信用组合,暂停降准降息,应特别关注逆回购和MLF操作。

同时社融已经见顶,信用收缩通道开启。由于2020年信用快速扩张,M2、社融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相差太多,名义GDP仅为5.5%,M2增速10.1%,社融增速13.3%,偏离较为显着,信用收缩可能会比预期更猛烈。

财政政策主基调还是努力,但稳中偏紧,逐渐回归常态化。特别国债预计不会再有了,赤字率、专项债规模预计和2020年持平。固然努力财政也会连续发力,但会是越发精致化的定向宽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基本民生。

2021年最值得期待的就是革新了,这也是未来经济生长重要的增量。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产权制度革新、要素市场化设置革新和需求侧革新全面提速,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会重点突破。

一是户籍革新,通过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加速推进都市圈和都会群一体化;二是土地革新,盘活土地存量资产,缩小城乡差距,缓解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三是放松管制,适度放开对文化、娱乐、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的管制,引入民间资本,优化资源设置;四是释放内需,加速国产替代实现生产自主可控,通过国企利润划转社保引导公正分配,完善基础设施流通流通渠道,富厚供应体系挖掘消费潜力;五是对外开放,适度降低外资的投资准入门槛,通过开放改善供应,提升效率。出清靠近尾声,违约风险仍然不行小视2017年以来,强羁系、降杠杆、破刚兑、反垄断等一系列政策麋集出台后,整体经济情况发生了排山倒海的变化,金融市场履历了一个残酷、猛烈的出清历程,我们一起见证了一部中国金融市场的“出清史”。疫情倒逼钱币宽松后,政府、住民和企业三大部门杠杆率同步攀升,但金融部门杠杆率却在连续下降,金融产物和机构风险有序释放,“雷”一个个被拆掉了,这也标志着金融出清靠近尾声。

固然本轮金融出清并未完全竣事,2021年钱币政策趋势性收紧、信用收缩后,信用债集中违约仍会再现,但最危险的午时已经由去,不至于泛起雷区集中式爆炸。其实金融出清并不是坏事,破尔后立,引导无风险利率下行,资本市场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2021年仍旧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大风险:一是疫情风险,如果疫情未能获得有效控制,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将仍然存在。

二是数据风险,新一轮省市县换届后,当地经济数据会被重新检视,有些风险可能会袒露出来。三是疫苗风险,疫苗被证实有效后,全球钱币政策会有边际上的收缩,将对全球资本流动发生庞大的影响。IPO大跃进,股票连续供应,A股走向港股化 自2019年第十八届发审委上任后,审核、核发双提速,过会率和过会量显著提升,近两年都是IPO大年,2020年更是创下十年新高。

2021年主板、中小板全面推行注册制革新后,上市企业数量将维持高位,IPO连续大年。注册制消除了一二级市场的估值价差,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企业上市选择权交还给市场,未来能够满足市场化市值要求的企业才气IPO,进而真正被市场认可。这对企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讲明未来股权投资将逐步回归本源,重塑价值,在技术研发上有优势、在价值模式上有创新的企业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特别是新《证券法》实施后,一系列配套制度创新接踵而至,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上市企业资本价值越来越市场化,新股破发也越来越常见,分化进一步加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A股有结构性时机,但对普通投资者意味着没有什么时机,或者风险大于时机恒久来看,在两股气力的驱动下,A股慢牛格式逐步形成,中国依旧是全球资产高地,有最好的投资时机。一个是推力,全球的零利率和负利率越来越近,而中国还是正利率,境内外利差还在,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

另一个是拉力,注册制革新的红利还在连续释放。短期来看,2021年A股另有结构性时机,气势派头快速切换。分析逻辑是内看经济苏醒和钱币宽松,外看中美关系。

2021年经济苏醒已十分确定,尤其是上半年经济增速高位运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处于上行通道,顺周期板块业绩改善显着。钱币政策维持紧平衡,虽然边际在收紧,但大偏向还是宽松,特别是上半年流动性合理丰裕。中美关系虽难以逆转,但拜登时代开启后,中美摩擦会泛起阶段性缓和,对A股的扰动降低。

综上所述,经济苏醒还在继续,钱币宽松不转急弯,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牛市尚未终结,只是处于后期,气势派头快速切换,时机不及2020。设置主逻辑从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后,上半年周期股、金融股和部门消费股等顺周期资产更值得期待,中恒久关注大科技、大消费和大康健三大赛道。

A股的结构化、机构化特征也会不停强化。2020年三大指数涨幅均凌驾13%,最高更是靠近65%,但全部A股涨跌幅中位数不到3%,46%的股票不涨反跌,预计这种分化的趋势还会延续,结构性行情也是未来A股的显著特征。预计2021年个股上更偏向焦点资产和龙头绩优股,沪深300、漂亮50等价值指数将继续跑赢市场。

在住民财富从房地产腾挪到金融资产的历程中,A股逐渐从“散户市”转向“机构市”,机构主导力和话语权不停提升。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已经从2014年的38%提升至2020年的48%,占据了半壁山河。2020年新发基金规模凌驾3万亿,相当于已往3年总和,公募基金刊行火爆的局势还在连续,年头就频频泛起爆款基金。不外,机构抱团从来就不靠谱,焦点股票的泡沫化越来越严重,抱团的团体行动很容易在某些触发事件之下崩塌。

而许多股民的悲伤在于,总把自己当机构看待。这或许相当于,你自己是游击队,还非得根据正规军的打法。把游击战搞成阵地战,亏钱也就是宿命了。

债券投资的时机更多来自于抓住流动性松紧的时间差最近债市是反弹而非反转,可作为底仓设置。虽然最近一个多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20多个BP,牛陡特征显着,但这只是年尾流动性丰裕推动的小反弹,反转还为时尚早。

2021年经济好和政策稳对债券市场本就不是好事,再加上政府债供应压力较大和信用债接连违约影响还未完全消散,债市难言乐观,或许率会维持震荡行情,投资计谋还是以防守为主,整体仓位不宜过高。设置时机还需等候,优选高评级的中短债。关于设置时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2个月转动社融增速相关度较高,社融增速拐点已至,10月见顶,债市设置时机逐渐邻近。

关于期限选择,当前市场锁长放短显着,长线资金相对稀缺,而短线资金相对丰裕,且信用拐点正在邻近,所以结构上来看,中短期利率债的设置价值要高于长端。关注资质选择,虽然经济在苏醒,企业盈利能力好转,融资也不算太难,可是偿债岑岭期还没竣事,信用债违约风险虽有缓解,但仍不容小视,审慎下沉评级,精选高评级高票息个券。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

股市好了,没见过房市欠好的。对于许多人而言,2021应该卖掉股票买屋子宽松之下,地产无熊市,钱币宽松是短期房价异动的主要推动力。基本纪律是政策宽松引导房贷利率下行,推动房价上行,这次也不破例,只是区域反映和涨幅会有差异。2020年钱币宽松后,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LPR利率下行了15BP,一线都会房价率先反映,深圳二手房涨幅凌驾20%,上海新房涨幅凌驾10%,二手房成交量创下四年新高,北京房价开始企稳回升,广州成交放量。

这和已往房地产周期中一线都会体现一致,金融属性最强的深圳最快反映,接着是上海,最后是北京和广州,然后再向新一线都会传导。对北上广深以外的新一线都会住民而言,2021是房产投资的比力好的时机。高净值群体一般没有买房的需求了,2021需要降低对委托投资机构收益率的预期。

2021年加息可能性不大,房贷利率仍处于相对低位,房地产市场会继续回暖。特别是在都会群和都市圈的生长战略下,焦点的一线都会和新一线都会还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另外与前几轮差别的是,当前房地产主基调是房住不炒,住民“五限”调控较为严格,房企“三道红线”限制融资,银行“两道红线”严控房贷,地产已不再是大部门人最适合的投资标的,特别是人口流出、工业衰落、供应过剩的三四线都会,投资价值急剧下降,房价很难有上行时机。大宗商品牛市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但上游对下游的挤压也越来越严重2021年经济延续苏醒,上半年大宗商品牛市时机较为确定。其中的逻辑十分清晰:从宏观层面看,由于美国实行大规模钱币宽松和财政刺激,财政和商业双赤字并存,美元还会有一定的贬值压力,美元指数已从2020年3月最高103跌至89,跌幅凌驾13%,弱美元周期已经开启,利好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

从商品基本面看,主要看供需。一方面,全球经济苏醒,需求扩张,动员上游的大宗商品需求回暖;另一方面,外洋受疫情影响供应恢复较慢,海内经由2015年的供应侧革新,过剩产能已获得有效的清理和消化,供需较为平衡。所以,一旦经济苏醒提振需求,大宗商品价钱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会有比力显着的反弹。以原油为例,由于OPEC+减产,页岩油开工率不高,供应增长有限,需求虽然短期难以回到疫情前水平,但会因为经济苏醒而重回增长。

由于供应比需求收缩地更快,原油价钱中枢会有一定的抬升,预计会上移至55美元。同时思量到美国新任总统上任后,美俄、美伊、中东问题仍是焦点,地缘政治风险依旧存在,油价颠簸会加剧。


本文关键词:开元体育官方网站,开元体育官网登录入口下载,开元体育官方版最新下载

本文来源:开元体育官方网站-www.zhuoyue2002.com